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避免不了需要与人交流。与人交流就需要做好人际关系。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做事是很容易成功的,下面介绍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上,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从家庭到社会,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这个交际圈,就是构成人与社会的桥梁。
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能够维持比较长的来往关系,而有些人则在几次来往之后就断了联系。
这和人的性格、人的目的性有很大的关系。能不能维持长久的关系,和交往的本质有很密切的联系。在下面几种交往模式中,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看看都是属于哪一种。
1、酒肉模式
人际关系中,有一种叫做酒肉朋友。顾名思义,就是只有在吃吃喝喝的时候才在一起。这种关系,是很薄弱的一种“友谊”。
酒肉关系的朋友,多半不会有长久的交往。因为人都不傻,不可能看不出来自己所交的朋友是属于哪一种的。即使短时间内看不出,但一辈子的时间,总会有机会去验证。
酒肉模式的朋友,只会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与你交往,但一旦你有事,他可能就立刻躲得远远的。因为在他的心里,不会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所以也不可能与你有祸同担,只想有福共享。
所以,这种关系,其实是很脆弱的,在紧要关头,常常不堪一击。不过,在这个社会,也离不开这样的关系,因为这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常态。人如果不经历,也不可能去领悟。是吧?
2、利益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并不是很熟的朋友或者生意场上。利益模式,很明显就是来往的关系是以利益为中心的。
比如说,我需要的,你正好有;你需要的,我也正好有。这种关系虽然有点“赤裸裸”,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透明的。因为,你明确地知道这是利益关系,也就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和情绪去放在这上面。
利益,永远是最现实的东西。如果你有可以被利用的价值,那么你的.身边就会围绕一群正好需要的人。
同样,当你的价值被利用完了之后,或者就会有人离开你的身边。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情况。但人如果能够明确这样的关系,就不会为之伤感。因为利益之上,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3、人情模式
人情模式,在社会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交往。人情来往,多发生在亲人或者朋友、同事之间。
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情来礼往是最普通的交际。中国人讲究人情,能够相互帮助的就说有“人情味”;如果没有能够帮上的,或者不愿意去帮的,就说这人没有“人情味”。
所以,人情其实是人际关系中比较麻烦的一种交往。我们说过,人不是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既然不是独立,就必然有所牵扯。这种牵扯,就是人情的来往。
人情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彼此之间地位相当的。这样的一种关系,都知道是有来有往,是最普遍的一种你来我往的模式。
比如亲戚或朋友之间,有好事的,相互到家庆祝,这次来我家,下次可能就到你家。谁家有个好事丧事的,也会互相走动。
第二种是地位悬殊的。比如家族里有人当官的,或者做生意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亲戚或者朋友来“交往”。
这种来往,也是带着很明显的目的性的。当然是指这些亲戚或者朋友。但对于身在高位或者做生意成功的人来说,他或者就不太愿意去做这种人情来往,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是被“索取”的一方,所以心里总会有些平衡。
但有时,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去交往,比如人找人,人托人之类的,让他不得不去应付。
4、走心模式
最后的一种人际关系,才是世间最温暖最实在的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于金钱,也不在于利益,而是完全用心去关怀对方,去体谅对方。
前几天,朋友对我说,她有一位同学,毕业二十多年来,每年她生日,都会给她发信息。虽然平时不太联系,也从来没有找她办过什么事,但每年她的生日,从没有忘记。有时候,她甚至觉得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感动。
朋友说,也很希望能够帮到这位同学,但这位同学说,什么都不用她帮,只要彼此过得好就可以。
在最近的几年,她们每年会见两次面,就是在两人生日的那两天一起吃顿饭,共同回忆一下学生时代的青春岁月。吃过饭后就各自回家了,因为她们在不同的城市。
朋友说,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可以温暖一辈子。是的,这是最没有功利心的一种走心的交往。这是世间最能让人心柔软的一种交往。而这种关系,也是最可以长久的。
这个社会很复杂,也很现实,但是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柔软的地方,来存放温暖和感动。倘若这世间,能够用心去交往的人际关系越多,或者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单纯,越来越美好。
什么是人际交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其他人的信息交流以及物品交换的过程。
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而人际交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此过程中个体独有的、特定的一种和交人际往行为相关的方式。
虽然说成百上千的人有成百上千种人际交往模式,但是各种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将其归纳而言大概有四种最简洁的人际交往模式。
1、以礼待人,勿以貌取人
在人际交往中,下意识的动作和行为都会给对方不一样的感受,礼貌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和随地吐痰的人,人们更倾向于和谦和有礼的人相处。
礼貌的交往模式中也需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也类似于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
人们很多时候判定与自己进行交往活动的人都是根据第一眼来决定的,我认为他看起来如何如何,便判定此人便适合或者适合与我继续交流。
但是很多时候人不可貌相,须得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判断,而不是一眼定生死。
2、适度表达,也学会倾听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暴露”,它是指人们向其他人真诚的坦率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自我暴露,也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你和别人的交流交往活动起到助推作用。
但也不能一直表达自己,让别人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适度的表达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平衡表达与倾听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他人进行表达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尊重,这时候停下来认真听他人的表达,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现在的表达是有意义的。
在一定程度上对方会更愿意和你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3、做好自己,更顺其自然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也要容忍别人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非刻意的'失误。人无完人,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到符合某个行为模式,但是别人怎么选择都是自由的。
或许他与你三观不一致,或许他有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不应该去刻意的让别人改变他自己,从而来顺从你的意愿,这样的想法有点自我中心倾向。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的意思,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不用苛责的规则去过分要求他人。
毕竟舒适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与自己继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
4、投桃报李,要适度互惠
在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原则中有一个原则是功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我们在交流中互相交换彼此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物质财富,或者我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互相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陪伴等等。
可以是物质上的互换,例如花钱买菜;也可以是精神的互换,例如朋友关系和亲人关系。
当你在某段关系中过度付出时,对于承受者来说会造成一定压力,对自己来说也会让自己变得很疲惫。
因为你们的信息交换和精神交换不对等,光有人投桃,并未见有人报之以李,那么这段关系也不太可取。不对等的交换会是一种让人变得很疲惫的人际交往模式。
也就是说当他人对我们进行了帮助或者提供了我们当时很需要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回以对方认为有价值的事物。
简而言之人际交往中需要礼尚往来。
总而言之,一种简洁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身边的团体,甚至是更好的融合当今的社会,我们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相处,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当然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提倡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模式无可厚非,不过完善自己的不足,学会更好的与他人相处,其实也是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和以后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也无法脱离社会独自存在,所以学好人际交往也是人生里面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文档为doc格式